“春節長假本該好好休息一下。可反而比平時上班還累!”在北京工作的餘小姐無奈地說。餘小姐一回到老家漳州,消息就在親戚間傳開了。“我的工作單位不錯,不少親戚都希望我能去他們家坐坐,吃個飯。有的親戚會當著我的面教育孩子,要他們向我學習。有些親戚則會托我辦點事。”
  “走親戚最怕的就是顧此失彼,曾經有個遠房長輩因為我沒有去他家拜年,就跑來跟我爸爸告狀。”為了大家都高興,她再也不敢有所疏忽,一一登門拜訪。從正月初一到初七,她每天都在走馬燈似的拜訪親戚。“眼前總是晃動著各種大魚大肉,真是每逢佳節胖三斤。”
  害怕走親戚的人不少,其中一部分人則坦言主要是由於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碰到親戚家有孩子的,發紅包是必不可少的。現在100元根本拿不出手,至少得給200元吧!遇到家裡孩子多的,那真是臉上掛著笑,心裡淌著血!”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小何告訴記者。
  陳女士的“恐聚”則源於親戚們窮追不捨式的“發問”。“以前沒有結婚前,每次家族聚會總有人問我,怎麼還沒有男朋友?結婚後,大家就忙著關心我怎麼還不生孩子,是不是有問題?現在生了個孩子,她們又開始詢問我什麼時候要二胎?”陳女士感到很無奈。
  對此,未婚的小張也深有感觸:“親戚們輪番上陣,一撥唱罷一撥登場。雖然我無所謂,但是爸媽面子擱不住。一遍遍被數落,父母難受,我心裡也過意不去啊,簡直是受罪。”
  “我最煩過年親戚們聚會了。”大學生林曉告訴記者,“我家幾個親戚的孩子都和我同一年高考,一上飯桌大人們就開始詢問、比較我們幾個的學習情況。我學習成績比他們差一點,每次都感到不好意思。”
  微博名人“反褲衩陣地”也對“中國式親戚”進行了犀利的點評:“最喜歡比較。從小比到大,明著比暗著比。從小時候學習成績,到考上什麼學校,到找了什麼工作、找了什麼對象,再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在評論里,不少網友表示“道德綁架”和“攀比心態”是中國式親戚的特點,而這樣的親戚正是令走親訪友者“恐聚”的原因。
  (原標題:2走親戚者為何“恐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nvk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