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瑞哲
  在上海交大校園裡,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系教授劉西拉是一位“明星教授”。他雖已74歲,仍活躍在教學一線,課程總被“秒殺”選滿;他曾多年擔任清華和交大雙聘教授,榮獲北京市和上海市教學名師稱號; 他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十餘年,參政議政常以“激情”“敢言”著稱……繼兩次被交大學生網上投票選為“最受歡迎老師”之後,劉西拉又成為新一批“校長獎”得主。
  劉西拉教授和愛人陳陳教授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公派留美並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一對回國夫妻。劉西拉成長於教師家庭,父親是中國藥科大學終身教授。父親會客間里一直掛著趙樸初書寫的陶行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師者家風傳承至今,劉西拉的座右銘則是“讓生命燃燒而不是冒煙”,出自他少年時代讀過的前蘇聯小說《古麗雅的道路》。
  任教交大十幾年,劉西拉的“土木工程概論”一直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現在這門課已是市級精品課程。事實上,課程面對的是一批還沒有土木工程概念的大學生,但這門課對他們一輩子從事土木專業卻事關重大。有意思的是,劉西拉的學生們除了記得《工程概論》課本上的內容,還記得劉西拉在課堂上講他在美國維護個人尊嚴的故事、畢業時服從分配從北京到祖國西南工作的故事、在美留學因為音樂而讓異域民眾更加瞭解中國的故事……許多次講課,都是以學生熱烈的掌聲結束,甚至有人流下眼淚。為此,許多學校包括清華、同濟等,每年都邀請劉西拉去講課。
  近段時間來,同學們驚訝地發現,劉西拉經常出現在思想政治課的課堂上。劉西拉長期接觸學生,覺得年輕一代是單純的,有著一腔熱血。但他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這股熱血沒有變成他們應有的非常好的精神狀態?帶著這樣的思考,劉西拉在自覺自愿承擔專業教師職責的同時,跨界做起了“思政教師”。他說,專業課程同時也應該是思想教育的載體,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全是思政老師的事,每個任課老師都該有思政意識。
  最終,以劉西拉名字命名的“名師工作室”成立了。他向所有學生公開電話、郵箱和辦公室地址,不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和座談會,成為交大首批5名“名師兼職思政”一員。他的願望很簡單,不僅自己燃燒,還要點亮學生。
  與劉西拉一樣,這11年來,已有130個獲獎者(集體)獲評上海交大“校長獎”。作為校內最高榮譽,“校長獎”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引領平臺,不斷優化師德師風的制度機制。除了劉西拉,全國優秀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施索華等“校長獎”獲獎者,也以實名開出“名師工作室”,帶教青年教師和學子。而身兼3個院士頭銜的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鄧子新,以及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長江學者”王如竹教授,則開設首批“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學期通過技術培訓、業務交流、高師帶徒等,傳幫帶“青椒”(青年教師)們。  (原標題:古稀教授:讓生命燃燒而不是冒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nvk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