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一民謠曾是如皋百姓生不起病的形象寫照。而近日,記者在如皋採訪,聽到的卻是一段新民謠:“百姓要看病,花錢不擔心;小病不心慌,大病有保障。”
  民謠演變的背後,是如皋不斷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構建起145萬市民都能看得起病的“五道保障線”。
  記者近日來到如皋中醫院血透病房,幾十張床位上躺滿正在做血透的患者。看到記者,大家七嘴八舌搶話茬:“要在過去,誰看得起這病啊。”“沒有市裡的好政策,躺在這裡的,沒幾個能活下去。”
  徐林是一名農村低保戶尿毒症患者。當天,她在這裡做血透正好1年。1年的賬單讓記者簡直不敢相信:看這麼大個病,她總共只花了1248塊。徐林掐著手指頭報賬:每周血透3次,1年花費62400塊。其中,新農合報銷43680塊,其餘自付部分民政救助11232塊,再加上慈善捐助6240塊。
  醫保救助、大病二次補助、民政扶助、慈善捐助、社會幫助,正是該市構築的這“五道保障線”,解瞭如皋百姓有病看不起的“心病”。
  “‘五道保障線’,如今被百姓稱為‘幸福五線譜’。而其中,我們‘民政扶助’彈奏的是民生幸福的‘最強音’。”如皋市民政局社會救濟科科長彭衛兵告訴記者,從2010年開始,困難群眾在獲得各項醫保補助後,其餘自付部分則由民政扶助“兜底”。“這個政策有兩項指標在全省最高,一是救助比例最高,為患者醫療總費用自付(含不可報銷)部分的60%;二是封頂線最高,每人年累計救助金封頂6萬元,遠遠高出省定3.5萬元標準。”
  “五道保障線”的建立,源於一封當地農民寫給市委書記薑永華的信。
  2007年冬,時任如皋市長的薑永華收到農民沙秀華寫來的一封求助信。沙秀華在信中說,他和妻子都患有癌症,已放棄治療在家挨日子,誰知女兒沙曉靜又被查出患有再障性貧血症,急需大筆救命錢,“實在走投無路了,求求您,救救我女兒!”
  看完信,薑永華十分揪心,立即趕往蘇州看望正在住院的沙曉靜,並“特事特辦”向這個不幸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回如皋的路上,薑永華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救急”只能救少數、救一時,要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有病看不起的“病根子”,必須構建完善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
  一個又一個“方子”相繼開出:“大病二次補助”擴面升值、“民政扶助”為“報不了”部分“兜底”、“萬戶幫扶”結對2萬多低收入戶等等。
  “作為一個絕症患者,我心頭洋溢的卻是幸福與溫暖。”前不久,大學生姚亮在如皋知名人氣論壇發帖感恩。去年秋天,姚亮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兩個療程共需70多萬元,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無異天文數字。“市裡的五項救助消化了60多萬,社會各界捐助10多萬,一場大病,我沒垮,家裡也沒垮。”多重的保障,各界的救助,讓姚亮備感溫暖。他噙著淚水說:“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我一定戰勝病魔,努力回報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黨和政府!”
  “讓百姓病有所醫,要捨得投入!”說起“五道保障線”的構建,市領導深有感觸,“幾千萬元扔在城市形象出新出彩工程上,打造不了多長‘風景線’。但如果用在百姓的藥房病床上,那可以救多少人的命啊!這個錢花得最值。”
  去年,如皋市的“大民生”財政支出漲至75%,其中,醫療保障支出5.88億元,比前年增長13.6%。“今年還有大動作,一是民政救助比例將由60%提高到70%;二是將城鎮居民醫保與農村合作醫療‘合二為一’,到時將給145萬市民帶來更多實惠、更大驚喜!”薑永華說。
  本報記者 陳明 季鋮
  本報通訊員 馬志剛
  (原標題:如皋:讓百姓看病“不差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nvk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